• 今天是: 欢迎您的光临!
  • 热烈祝贺滨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于12月24日胜利召开!
  • 热烈祝贺滨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于12月24日胜利召开!
  • 热烈祝贺滨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于12月24日胜利召开!
  • 热烈祝贺滨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于12月24日胜利召开!
  • 热烈祝贺滨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于12月24日胜利召开!
  • 热烈祝贺滨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于12月24日胜利召开!
  • 热烈祝贺滨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于12月24日胜利召开!
  • 协会简介 | 章程制度 | 协会组织 | 入会指南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滨州市首届“十佳心理咨询师”评选活动

王凤娥

 

王凤娥

网络票数:10103  点击投票


参评简介

个人简历: 1981年参加工作,曾先后在中小学任教过多门学科,担任过班主任、德育主任、工会主席、心理辅导室主任等职务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,中学高级教师,国家公众营养师(编号:200906403991002054)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(编号:0815000008301776)。中科“精准”式教育讲师,家庭教育顾问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,滨州市“家庭调解员”,滨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。

 

专业简历:心理健康教育硕士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滨州不言心理工作室首席咨询师,山东省“十一五”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主持人。2007年12月,“对生命力的唤醒”获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优秀说课奖。同年,所撰写的论文“唤醒青少年强大的生命力”获省优秀成果奖。2008年3月,所写的论文“早恋的背后”,在青春期教育上发表。2009年10月,所写的文章《三块石头敲心门》在心理网站上发表。2010年8月,《个案咨询——网络痴迷的背后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发表。曾做客滨州电台生活频道《今夜有你》节目为听众解答心理困惑,有多篇文章在《健康报》、《现代教育》、《山东教育》上发表。

 

从业以来业绩:
1、心理讲座、辅导场次及人数:自从业以来共开展心理讲座40余场,累计参加讲座人数8000余人。

2、个体心理咨询人数:自从业以来回复学生咨询信件500余封,个别咨询1000人,2000多小时。

3、团体场次及人数:团体30余场,500余人。

4、EAP情况:2011年1月参加了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EAP高级讲师培训,并获得了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EAP高级讲师称号。

5、公益援助活动情况:在我附近的中小学开展公益讲座20余场。
6、其他情况:参加2012年暑假期间协会组织的四位一体青少年成长夏令营。

 

成功案例介绍:
案例介绍一:王某,男14岁,初一年级学生,学习成绩一般,性格内向,身材偏矮,父母离异法院判其随母亲生活,但实际上因母亲收入不高,住房条件差而让他随父亲生活。
母亲每月提供一定生活费,王某在学校各类涉及家庭状况的调查表中从不填写父亲姓名,仅写母亲。在班级中他缺少友伴,独来独往,不愿参加集体活动,有时他上课迟到,进教室时扭扭捏捏,有些同学笑话他,他就发火,课余时间同学们在他课桌旁边开玩笑,他就认为同学们在嘲笑他,独自喃喃自语,同学们打闹碰了他的桌子、椅子,他认为是故意闹的,专门是针对他。
案例分析: 因王某父母离异,对王某的成长造成很大影响,因他判给母亲,母亲较关爱他,但由于经济、生活所迫,他与父亲同住,却感受不到父爱,反而有寄人篱下的感觉,父子关系疏远,由于性格内向,疑心重、身材偏矮,自卑心理较重,缺乏可交流的玩伴,形成不合群的心理,拒绝与人交往,人际关系不佳。通过3次调整,改善了王某与家长、同学的关系,增强了他的自信。现在,王某在学校搞的调查活动中,能主动写上父亲姓名及有关情况,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,对同学们的善意谈笑不再耿耿于怀,他走出了人际关系的误区,自卑感减轻了。

 

案例介绍二:王元(化名),男,15岁。他自从上初中以来开始出现厌学心理,常常感到焦虑,兴趣也逐渐减少,变得爱哭,以至经常失眠,因此,不得不停止了上课,在班主任推荐下来寻求心理帮助。在咨询过程中,了解到王元的父亲从事教育工作,从小对他的期望就特别的高,每天叮嘱辅导他的学业;因此,自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他就很认真、努力的学习,功夫不负有心人,小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老师喜欢她,父母也一直觉得她是个很优秀的孩子,所以王元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高;可是,在初一的下学期开学之初他得了脑炎,耽误了两个多月的学习,随后疼爱他的奶奶去世,父母工作忙无暇管理他的学习,同时到了初二,由于要重新编班,开始接触新的老师、同学,又要面对新的环境,周围一切的改变和学业的加重,让他无从适应,精神紧张,他每天觉得很累,从而开始变得内向、不想说话,也开始不喜欢读书,他感到无助,精神和学习的压力使他喘不过气来。
案例分析:
由于他出生在教育家庭,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又过高,因此,从小就养成了刻板和苛求的人格倾向,做事古板追求完美,要做就做最好,由于精神过于紧张,反而使学习的效率降低;但是,自己又很难接受成绩下降这个现实,导致失眠,休息不充分又很难完成学业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。他希望在初中自己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,更害怕给父母丢脸,同时,社会压力、家庭压力和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使他现在已不会放松自己了,心里只感到压抑,对自己的评价降低,兴趣减少,觉得无望、无助、无用,生活暗淡无光,感到自己没有前途了。
对于王双元的厌学心理,通过5次调整,王元端正了学习与考试的态度,学会了制定短期与长期的学习计划,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,增强了自信。通过亲子关系的调整,家长懂得了如何尊重、理解与支持王元的成长。王元的适应能力一天天增强,变得活泼开朗。 

案例介绍三:
李某,女,15岁,初二五班学生,学习成绩较好,智商中上等,外向型性格,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,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,嫉妒心强,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,皆唯利是图,对他人缺乏真诚,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,但同学不太喜欢她,她与家长、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,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,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,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,她想交知心朋友,但同学敬而远之,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,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,气哭过几次,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。
案例分析: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,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,李某因学习成绩好,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,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、怒、哀、乐,说话易得罪同学,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,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,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,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,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,都是虚伪的,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,以自私、嫉妒的心理,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、家长、老师,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。
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,李某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,朋友也多了,她的心情轻松愉快,对班集体更关心。并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合理建议,同学们都说李某变文静多了,挺招人喜欢的。